本报告原标题”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五大热点——人大复印资料2014—2017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刊物研究综述”,是基于对2014年——2017年度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刊物所转载论文的一个总结和梳理,旨在帮助业界对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状况有一个直观的把握。
报告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近四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刊载论文刊物等概况
据悉,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资料库每年收入论文1300多篇,最终能在《文化创意产业》(双月刊)刊出的,每年约60篇,2014—2017年四年《文化创意产业》共收录237篇。平均20篇中有1篇能入选《文化创意产业》刊物,与人大复印资料平均选载率大致相同。《文化创意产业》刊物所收录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特点和趋向。
下面有四组数据与大家分享。
第一,近四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六大重点领域。2014至2017年间,《文化创意产业》共选载论文238篇。其中,文化产业政策研究53篇,网络文化新业态研究49篇,文化产业理论研究17篇,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研究21篇,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研究18篇,文化产业园区研究6篇,上述六大领域是四年来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的六个重点。见下图:
第二,从行业研究来看,2014至2017年间,《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文主要分布在影视、动漫、演艺、艺术品、游戏、传媒、数字音乐、体育、网络文学九大行业。
第三,近四年,《文化创意产业》收录论文篇数前十的原载期刊包括《东岳论丛》、《福建论坛》(人社版)、《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等。
第四,从《文化创意产业》收录论文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排名来看,第一名是中国传媒大学,其后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和山东大学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组数据反映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学者集中度。
第二部分:近四年我国文化创意研究的五大热点
从研究的课题来看,2014至2017年《文化创意产业》刊物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五大热点。
热点一:政策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重大决策在文化产业领域实现路径的研究。这类文章数量不少。例如,花建主任在《福建论坛》(人社版)2015年第六期发表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研究》,是一篇特点鲜明的文章;范建华教授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三期发表了《带状发展“十三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成五大产业带,并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和归纳;范周老师和张芃两位合写的《新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几大问题》,包含顶层设计、文化投资、人才培养等七大问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是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研究。这类论文数量也比较多。例如,单世联教授和刘述良合写的《政府资助艺术:支持与反对》,以英、美两国国家政府资助艺术所引发的争论探讨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关于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的文章也占了很大比重,张凤华和傅才武两位老师合写的《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及财政政策的成效与优化策略》,魏鹏举、王玺两位合写的《中国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和建议》。上述两篇文章包含一个重要内容,即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资的实际效益分析。魏鹏举教授的论文通过对四家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这些公司很大一部分综合收益实际上来源于各级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其中一家公司获得的各种专项资金支持,占该公司综合收益的比例高达35%。这导致部分企业没有把心思用在拓展企业的竞争力上,而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获得政府财政支持上,由此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此外,李凤亮教授和潘道远合写的《我国文化产业创新的制度环境及优化路径》同样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热点二:理论构建。近四年来,如何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找到新的新理论支点、新的分析工具和新的分析视角是学界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例如,吴军的论文《文化动力:一种解释城市发展与转型的新思维》,是国内最早将芝加哥大学克拉克教授场景理论介绍到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之一。祁述裕撰写的《建设文化场景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以生活文化设施为视角》,以文化场景理论作为分析视角,通过三个“草根”的文化场景分析我国城市的空间特点,揭示出“草根”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真正动力。陆筱璐运用文化场景理论对景德镇市乐天创意市集进行了案例分析,也很有特点。
在寻找理论支点方面,高书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主要特征》,倡导渠道优先,就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量化分析,见解独到;胡惠林的《论文化产业的本质》,希望重塑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概念和范式,颇具价值。向勇在《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纲》中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学,并围绕此概念进行了归纳。这些作品均在学习理论支点的基础上,对理论分析工具和新分析视角进行了有益探索。
臧志彭的《政府补助、公司性质与文化产业就业——基于161家文化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上市公司和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刘杨、顾海兵则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开展研究,也都各具创新点,值得参考。
热点三:文化产业要素研究。四年来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的论文很多。例如孙洁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演化:升级趋势与固化、耗散——来自上海百家园区的观察》,对上海180家园区进行归类并分析其特点,在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的研究中颇具分量;潘爱玲、邱金龙的《我国文化产业并购热的解析与反思》,对我国文化产业并购热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我国文化产业积聚和产业重组的特点;辛纳的《财务困境、成瘾消费与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从财务问题和消费性产品两个重点入手,探讨了文艺院团改革难以深入的原因。
类似的文章还有孙风毅的《戏剧表演艺术演出票价探究——基于实证研究视角》,作者就“票价高”问题,分别从戏剧、流行音乐、山水剧等多种演出类型分析了票价是否真的高,以及哪类票价高等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陈少峰和欧阳天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在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中的转变、症结和改进方案——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为例》,通过案例探讨艺术品的份额化,是过去四年中罕有的案例分析文章,颇见功底。
此外还有许多佳作。比如王秀伟和潘彬彬的《文化授权理论及其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也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热点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这是四年间文化产业研究的另一个热点。齐勇锋、吴莉合写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对特色文化产业做了整体性的描述;王国华的《略论文化创意小镇的建设理念与方法》、高宏存《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实现“跨区域”治理》、何淼、张鸿雁的《中国文化产业改革治理的创新突破点与行动逻辑——特色文化城市建构的产业转型视角》等,都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类论文中的优秀作品。
热点五:新兴文化业态研究。李康化的《粉丝消费与粉丝经济的建构》,对粉丝经济及其特点、粉丝经济的消费方式、粉丝经济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防范风险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分析;还有范玉刚教授的《“互联网+”对文化消费的弥散效益》、金元浦教授的《互联网+、文化消费与艺术电商发展研究》等等,都对新兴文化业态研究做出了一定的拓展。
2014—2017年人大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转载的观点独到、选题新颖、研究视角有拓展、研究思路有新意的优秀论文还有很多,因为时间关系恕不一一列举。
总体来说,从参与第二届(2014—2017年)优秀论文评选的评委反馈看,评委普遍认为,与第一届(2009—2013年)论文相比,近四年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论文质量和视野均有明显提升糖心vlog。这反映了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我认为,要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水平,未来还应做到“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原创性研究。当前我国原创性研究仍有欠缺。二是深度研究。有深度、学理性强的论文还不多。三是案例研究。近年来涌现出了一些好案例,但总量仍显不足。四是个性化研究。有风格、有特点的论文不算多,在这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五是前瞻性研究。目前来看,跟踪性研究多,前瞻性研究少。前瞻性研究同样是文化产业研究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
相信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有更大的提升。
————————
转自:文创前沿
欢迎关注“元浦说文”头条号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糖心vlog在线观看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