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我其实一直很好奇,既然大家各自对每部电影的观感都不一样,那么大家心目中最欣赏哪部电影的哪个经典场景呢?
我经常在聊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总不自觉的在剧作、角色塑造、剧情编织、摄影或表演中提炼要素,觉得这样更能让大家去更能通俗理解一部电影。
不过就如著名电影人约翰·特鲁比所说的,“一个出色的故事是在空间和时间建立的基础上,感受主角对生命的体验”。
空间在电影中细分化也就是电影场景,好的场景布置,对担负角色性格塑造,对剧情气氛渲染,以及对故事和作者创作的寓意,都是很关键的存在。
我经常大开脑洞或过度解读,其实这些魔鬼的细节,就是在这些精致处理的电影场景中。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经典电影的场景,以及探讨下这些场景为何如此优秀。
电影场景在剧作中其实就分为两大类,外景和内景,写过剧本的大伙伴都知道,在写一段场景时要先写下场标,其中就包括是外景,还是室内。
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又多了一个叫特效场景,又或者叫特技场景,由部分实物搭建,然后和后期CGI结合在一起,可以在电影中呈现外景,也可以是室内。
一个好的场景布置,不仅仅只是对视觉上起到养眼的作用,而是通过光影和道具布置,去和故事和角色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
被誉为改变现代电影叙事手法,世界最伟大的电影(之一)的《公民凯恩》,对场景的布置,就有着教科书级别的开创性视听语言。
其中一个场景回忆主角凯恩小时候被送走的那场戏,凯恩母亲为了能让凯恩过上更好生活和得到更好的教育,准备和信托基金的人签约。
该场景利用深焦摄影,把纵深的两个房间纳入画面里,透过中间的窗户,还能看到外面玩雪的凯恩。
凯恩被设置在小小的窗户范围内,意味着凯恩只是在一个被框定的有限空间里获得短暂快乐而已糖心vlog入口。
凯恩母亲和赛切尔坐得很靠近,几乎占了右边一半画面,凯恩父亲则站在左边孤立一人,这样的站立关系也说明他们意见上的不一致,他们中间还被一道墙壁的边缘隔断,也说明他们的想法无法在同一状态。
还有被堪称《公民凯恩》最美最诗意的镜头,是最后凯恩若无旁人的走在上都宫殿,当他恍惚穿过镜子走廊时,两边的镜子映射出无数的凯恩,也影射了他内心的分裂和破碎。
影片中这样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凯恩和妻子长长的餐桌就餐的距离,暗示了两人内心的隔阂,大大的宫殿各种稀世珍宝应有尽有,但空旷昏暗的大堂内,和凯恩孤寂的心境格格不入。
《公民凯恩》也是现代电影中,较早利用场景去塑造和丰富角色的内心构建,以及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的电影。
我们都知道斯坦利·库布里克对自己的作品极为要求严格,他对于场景的布置,空间的表达要求也到了近乎病态完美的追求。
斯坦利·库布里克作为极端完美主义者,对于纵深正透视有着痴迷的热爱。
在《2001太空漫游》里,库布里克直接造了一个“发现号”的飞船内景,而且真的按照物理学家认定的速率去旋转,演员和摄影师根据飞船真实的转动,在飞船里面进行来回的拍摄,飞船室内垂直纵深空间特点,也颠覆了以往电影拍摄的传统构图。
在影片中,太空站和飞船的场景布置中,库布里克也采用了大量的白色和冷光的设计,去凸显一种肃静和冷漠的气氛,而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库布里克这种白色冷光布景的照明,是要达到不管在什么角度拍摄,都不可以有影子。
这就形成了人工智能所控制的飞船和宇航员之间的一种疏离感,让宇航员仿佛置身于一个格格不入的环境,为之后双方的矛盾埋下伏笔。
除了白色的冷漠色调外,场景中还加入了红色的运用,空间站红色显眼的未来设计的沙发,这并不是简单的道具,而是库布里克聘请了法国著名家具设计师摩尔古,专门为该场景设计的未来主义风格的“Djinn”系列沙发。
红色在电影中就是警告危险的暗示,除了红色沙发,当然还有大家熟悉的HAL9000人工智能电脑,它了解人类世界的摄像头,总是亮着让人不安的红色。
在宇航员去进到HAL9000中央系统区卸载时,机房场景也是被一片红色包围。
库布里克会在这些空间细节里,去营造主题含义和意向,并给观众情绪上大量的暗示。
电影场景特别是室内场景的搭建和设计,其实最直接作用就是在视觉上的美感。
在这方面韦斯·安德森则在他的作品中发挥到了极致,并极具个人风格和特点,不管你是看《月升王国》还是《犬之岛》,还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都能在梦幻,可爱,怪诞,以及消除强迫症的对称美学中找到满足感。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但却在简单略带俏皮的剧情中,蕴含着让人回味思考的乐趣,或许这和韦斯·安德森大学念的哲学专业有很大的关系,用易懂的故事去表达多层次的道理。
观看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会被他温和的镜头语言,以及有着丰富质感的场景画面所吸引,他的电影场景每一个画面不管是色调比例,还是服装和布景,都能得到完美的协调和统一,这些精致的场景和他并不复杂的电影剧情相结合,形成了韦斯·安德森独有的电影美学魅力。
特别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由于整个故事里的饭店和国家都是虚构的,所以在影片中饭店呈现出了粉色梦幻的色调,韦斯·安德森也在影片中布满了自己各种小心思。
复古的4:3方形画幅,大部分居中和对称构图的偏执,高饱和度颜色的各式搭配,我们通过镜头的定机位,上下,左右的平移极为,享受了影片中山顶上那栋度假胜地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方方面面,哪怕一间纯红色的电梯,都能彰显这大饭店独特的审美。
如果有机会能订到布达佩斯大饭店住一住,那绝对是一种享受了。
聊到画面视觉彰显的个人风格,在华人导演中怎么少得了张艺谋导演,作为摄影出身的他,张艺谋的作品往往在电影场景中花了很多功夫,除了彰显个人风格,用得好还能升华主题,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红色道具在场景中布局比比皆是。
比如《红高粱》的大红花轿,和巩俐身上那身鲜艳的红色,在高粱地上格外显眼,同时红色在影片中也表达出了角色敢爱敢恨,刚强和大胆的性格。
最后众人在决定抵抗日军前,在红色蜡烛下喝下的十八里红的高粱酒,还有小孩身上的红布兜,又代表了一种反抗革命的无畏精神。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片名,直接就是用电影场景中的一个景象,去描绘旧时代封建礼教下的缩影。
红色的灯笼通常代表喜气和温暖,影片中经常用远景静止的机位,去呈现房间内外错落有致布置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在影片里,红灯笼象征着宠幸和赋予的权力,哪个院点灯,哪个院就能享获捶脚,点菜等服务。
在有些画面里,角色的身影比布满灯笼的房间显得渺小,也暗示了女性角色其实早已被禁锢在看似美好的牢笼空间里,身心早已扭曲和病态,原来红色灯笼代表的权力并不属于她们,并不没有给她们带来更多的自由,而只是一时的泡影,片中女性角色的悲剧早已注定。
以场景诠释主题的,李安的成名代表系列“父亲三部曲”,同时也被称为“家庭三部曲”,同样也在取景上做了不少的文章。
众所周知,李安导演做了6年的家庭煮男,烧菜做饭带娃,顺便写写剧本。
由于此前没有作品,而且李安当时人又在纽约,写的又不是项目命题式的剧本,而是自我创作,所以拉到的投资自然少得可怜,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在拍摄第一部作品《推手》时,主要场景都在一栋房子内,房子对于这个家庭的诠释就尤为重要。
房子是在一栋破旧小洋房,里面的家具布置有着典型的中式风格,但房子的格局装修却是按照西方原有的设计去做的,中西相互拼凑结合,形成了一个并不会太富裕和传统的中式留美家庭的缩影。
而且李安专门挑了纵深都很通透的房型,开放式厨房之间延伸到客厅,这样可一览无遗的房子格局,让男主老父亲和洋媳妇之间的隐私被打破,为之后的摩擦和矛盾埋下隐患。
到了”家庭三部曲“中最后一部《饮食男女》,主角朱爸是位大厨师,因此他的家里的布置,都和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片开头的朱爸准备家宴的剪辑和交代各人物关系,以及和家庭场景中蒙太奇的切换,就直接是教科书级别的,这也是我所看过的电影中最喜欢的开场之一。
影片没有任何旁白的跳切剪辑,观众看着朱爸在硕大的厨房忙里忙外,小院子堆满了各种坛坛罐罐,甚至连鸡圈都有,厨房有着各种尺寸的刀具,烹饪煎炒炸煮炖溜烧样样拿手,不需要任何台词,观众就能从这丰富的厨房场景环境中,体会到朱爸是位大厨。
之后朱爸接电话,镜头给到房间的各种朱爸和一些重要人物的合影,可以看出朱爸不仅仅是大厨师,而是有影响力的知名厨师。
随着三位女儿的登场,一家四口全部介绍完毕,围在饭桌前吃着家宴,这顿家宴和仅有四个人一起吃,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落差。
不过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可以看到其实今天吃饭的应该是五个人,朱爸旁边有张空椅子,朱爸其实有重大事情宣布,才会作如此家宴,但这个结局放在了结尾。
影片的开场,其实李安导演就一直反复在暗示大家,华人对于饮食文化和家的关联,我们在之后的一场场餐桌戏份中,能看到每位角色都以观众意想不到的结局方向前行并义无反顾,这些角色再对比影片设置传统的家庭场景环境,两者造成传统和反传统的一种碰撞。
李安整部电影把最为核心的戏份,都放在了这个家里的厨房和餐桌的场景里,用一张餐桌一顿饭,去紧紧联系大家的情感关系。
聊了以上这些电影场景,大家对家或者空间场景的布置,有没有自己的特别或独一无二的想法呢,大伙伴们对自己居住的地方又是如何改造的呢?
那本期经典电影场景解析就先聊到这!如果大伙伴们对这样单独拿出电影中的一个要素去细聊的话题感兴趣,欢迎留言区与我聊聊你的看法或你心目中经典的电影场景。